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劇照 / 震撼人心的經典場面,串起全片故事脈絡與內容情節
側記 / 以十三問借疑發揮,說明電影源起、編排、拍攝過程
分場 / 保存導演構思過程的來龍去脈,提供編劇思路的線索
劇本 / 可讀性高的小說式劇本,展現吳念真對白的特有魅力
《悲情城市》捨精緻的剪法,而用大塊大塊的剪接,不剪節奏的流暢,而是大塊畫面裡氣味與氣味的準確連結。一部電影的主題,最終其實就是一部電影的全部氣味。 ——侯孝賢
侯孝賢沒想透過《悲情城市》寫歷史政論,他曾經掛在嘴上的「拍出天意」,其實更接近一幅秀拉的點畫法畫作:似是,卻又不盡然都似,水彩或粉彩、油彩或墨色,都只能是貼近真實的若有所悟,距離與意象給了《悲情城市》一個特殊位子與角度,重新觀看那個時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嗓音沙啞的廣播在台灣本島偷偷流傳開來。
大哥林文雄外面的女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時,基隆市整個晚上停電,燭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壯烈產下一子……
雨霧裡都是煤煙的港口,悲情城市。
——朱天文 劇本分場.序場
九份秋深,滿山芒花,白茫茫的一片,像雪。
畫面的最後是阿公歪睡在他專用的藤椅中,秋陽已斜,一頭亂髮剎那間被渲染出一輪金黃的光華來。淡出。
字幕: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大陸易守,國民政府遷台,定臨時首都於台北。
——吳念真 劇本.91場
電影海報書衣:設計師陳世川
經典電影劇照:劇照師陳少維
產品目錄
推薦序 悲情點畫法 藍祖蔚
序 朱天文
悲情城市十三問 朱天文
分場 朱天文
劇本 吳念真
後記 朱天文
作者介紹
朱天文、吳念真
朱天文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鳳山,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等。撰寫侯孝賢的電影劇本十六部,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著劇本。一九九四年以《荒人手記》獲時報百萬長篇小說獎首獎,英譯本獲《紐約時報》推薦「值得注目的書」、《洛杉磯時報》「年度佳書」。二○○八年《巫言》獲「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二○一五年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二○一八年獲「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致敬人物。二○二○年執導完成紀錄片《願未央》。著有《傳說》、《淡江記》、《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黃金盟誓之書》、《最好的時光》等。
吳念真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瑞芳的礦工家庭。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及大學夜間部課程。七○年代初期開始發表小說,曾獲《聯合報》及吳濁流文學獎。從一九七九年開始電影劇本寫作至今,為當前台灣重要的創作者之一。著有《抓住一個春天》、《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台灣念真情》、《八歲一個人去旅行》、《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