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作者: 小鳥醫生
焦慮的兒童和青少年對許多活動和事件都會過度擔憂,包括交通工具能否準時抵達活動地點等,這類日常普遍的事情往往影響到他們在學業、社交和家庭等方面的表現和功能。
焦慮的孩子很多都表現得過度成熟、性格比較完美主義,對於比較和批評亦很敏感。他們對壓力和挫折的耐受力較低,容易感到不安和沮喪。他們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身體卻會出現肚痛、失眠、頭痛、肌肉痛等症狀。這些孩子平時可能是個乖寶寶,焦慮嚴重的時候卻會變得暴躁,易發脾氣,甚至出現行為問題。
在東方社會,默不作聲的孩子反而會被褒獎、被視為聽話,即便整天在校不說一句話,也不會被歸類為問題兒童。但原來他們有可能並不是社恐或害羞,而是患上選擇性緘默症這種焦慮障礙。另外,有些孩子最初可能是因為自閉症和ADHD而求診,卻忽略了某些行為問題可能是由另一些情緒問題引起。跟其他專科不同,在精神科看診的病人不少都會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的疾病,一種疾病的症狀有時候會蓋過另一種疾病的症狀,醫生必須如偵探般抽絲剝繭地去了解病人的處境,以作出最適切的診斷和治療。
有些種類的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思覺失調,只靠藥物已經可以好了一大半;但焦慮症不同,除了藥物以外,患者還需要自己下苦功,去做心理建設,一步一步克服懼怕的東西,改變自己固有的想法。家長或支援他們的人若能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的環境,教導他們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陪同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
本書特色
● 「小鳥醫生」Facebook專頁超過49,000人追蹤。
● 作者曾任職公立醫院精神科多年,現為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臨床經驗豐富,善用改編的真實個案來講解精神醫學知識。
● 前作《精神科待命30小時+》獲選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生活及科普類「出版獎」;去年出版的《21世紀精神病院工作實錄》為香港誠品2023年度暢銷中文書「生活健康」類第二位書籍。
● 每篇文章後加設「焦慮小知識」,介紹有關焦慮障礙的不同分類和診斷,以及用於治療的不同藥物、心理或行為療法等,簡潔易明,實用且具參考價值。
作者
小鳥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熱愛寫作,也是一名貓奴。在公立醫院工作多年,現已私人執業。夢想藉著文字推廣精神醫學,讓精神病患者得以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