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奧威爾政治書寫獎決選
★2021年沃爾特.史考特歷史小說獎初選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紐約客》《BOOKPAGE》《柯克斯評論》《新政治家》雜誌年度選書
「每次聽你說話,我都會想起哥哥。我常想像著戰爭期間,他必定遭遇了什麼事。如果他還在某個地方,安然無恙,應該也會像你和我說話這樣,在和別人說話。」
來自坦尚尼亞的古納,於一九六〇年代移居英國求學,著有多部小說,作品圍繞難民與流亡,聚焦身分認同、種族衝突及歷史書寫等,在二〇二一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書評家普遍認為,古納的作品在在呈現了殖民主義對世界的影響、戰爭所留下的創傷及難民流亡等經歷。
《來世》的故事以戰時的東非為背景,描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一生,勾勒出非洲大陸的無情命運。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當時德國對東非的殖民統治即將結束,伊利亞斯戰後輾轉回到家鄉,發現父母去世,妹妹阿菲亞也被送給別人收養。另一位士兵哈姆扎也在戰後返家,身體和靈魂都傷痕累累,一無所有,直到他遇見美麗單純的阿菲亞,故事就此展開。大時代的巨輪不停運轉,他們身在其中,看似隨波逐流,彼此的命運卻逐漸交會。哈姆扎與阿菲亞共組家庭,伊利亞斯卻因戰事失去聯繫。隨著時光流轉,阿菲亞誕下一子,並以哥哥的名字命名做為紀念。生活看似終於平靜下來,孩子卻在夜半開始陷入鬼魅的糾纏……
在本書中,歷史的多變與無常貫穿整個故事。小說情節隨著好幾世代的角色開展,結局讓人訝異難料。如書名《來世》的多重隱喻,結局將尋親及亡魂之謎與殘酷無情的戰事及近代史巧妙揉合。全書亦重複強調:倘若統治政權的意識形態(特別是種族歧視)要求屈服與犧牲,個人在意識形態前幾無抵擋之力。
古納的文風細緻瑰麗,捕捉了非洲大陸的異樣風情。隨著他筆下小鎮的景色與街巷的氣味,帶領讀者踏入瑰麗玄奇的世界。他以熟練而又富有情感的文筆,為讀者拉開了非洲大陸的帷幕,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不斷叩問反思殖民主義。在大多數讀者不熟悉的這片土地,同樣流淌著國族的哀歌、殖民的血淚、戰爭的創傷。古納透過鮮明的人物性格刻劃及大時代的命運轉折,描述了戰爭的殘酷暴烈,也道出人性珍貴的愛與善意,映照了世界史上幽微的角落。
本書特色
●全新繁體中文譯本,獨家收錄坦尚尼亞地圖。
●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不斷叩問殖民主義的意義,極具啟發性。
●揉合非洲近代史及神祕文化,引人入勝。
★2021年沃爾特.史考特歷史小說獎初選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紐約客》《BOOKPAGE》《柯克斯評論》《新政治家》雜誌年度選書
「每次聽你說話,我都會想起哥哥。我常想像著戰爭期間,他必定遭遇了什麼事。如果他還在某個地方,安然無恙,應該也會像你和我說話這樣,在和別人說話。」
來自坦尚尼亞的古納,於一九六〇年代移居英國求學,著有多部小說,作品圍繞難民與流亡,聚焦身分認同、種族衝突及歷史書寫等,在二〇二一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書評家普遍認為,古納的作品在在呈現了殖民主義對世界的影響、戰爭所留下的創傷及難民流亡等經歷。
《來世》的故事以戰時的東非為背景,描述大時代下小人物的一生,勾勒出非洲大陸的無情命運。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當時德國對東非的殖民統治即將結束,伊利亞斯戰後輾轉回到家鄉,發現父母去世,妹妹阿菲亞也被送給別人收養。另一位士兵哈姆扎也在戰後返家,身體和靈魂都傷痕累累,一無所有,直到他遇見美麗單純的阿菲亞,故事就此展開。大時代的巨輪不停運轉,他們身在其中,看似隨波逐流,彼此的命運卻逐漸交會。哈姆扎與阿菲亞共組家庭,伊利亞斯卻因戰事失去聯繫。隨著時光流轉,阿菲亞誕下一子,並以哥哥的名字命名做為紀念。生活看似終於平靜下來,孩子卻在夜半開始陷入鬼魅的糾纏……
在本書中,歷史的多變與無常貫穿整個故事。小說情節隨著好幾世代的角色開展,結局讓人訝異難料。如書名《來世》的多重隱喻,結局將尋親及亡魂之謎與殘酷無情的戰事及近代史巧妙揉合。全書亦重複強調:倘若統治政權的意識形態(特別是種族歧視)要求屈服與犧牲,個人在意識形態前幾無抵擋之力。
古納的文風細緻瑰麗,捕捉了非洲大陸的異樣風情。隨著他筆下小鎮的景色與街巷的氣味,帶領讀者踏入瑰麗玄奇的世界。他以熟練而又富有情感的文筆,為讀者拉開了非洲大陸的帷幕,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不斷叩問反思殖民主義。在大多數讀者不熟悉的這片土地,同樣流淌著國族的哀歌、殖民的血淚、戰爭的創傷。古納透過鮮明的人物性格刻劃及大時代的命運轉折,描述了戰爭的殘酷暴烈,也道出人性珍貴的愛與善意,映照了世界史上幽微的角落。
本書特色
●全新繁體中文譯本,獨家收錄坦尚尼亞地圖。
●從後殖民論述的角度不斷叩問殖民主義的意義,極具啟發性。
●揉合非洲近代史及神祕文化,引人入勝。
作者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納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尚吉巴島,坦尚尼亞裔英國作家,一九六〇年代移居英國求學,於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居英國坎特伯雷。著有多部小說,曾入圍布克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大英國協作家獎等,於二〇二一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及對身處不同文化與大陸間的難民命運,展現毫不妥協且極富同情心的洞察力」。評委會表示,他的作品令人想起莎士比亞、康拉德、奈波爾等作家。
身為當今著名的後殖民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之一,古納結合自身經歷書寫殖民歷史,作品聚焦於身分認同、離散流亡、種族衝突等主題。學界普遍認為其展現的後殖民時代生存現狀具有重要社會意義。代表作《憶海》(By the Sea,暫譯)、《天堂》(Paradise,暫譯)將陸續由潮浪文化出版。
譯者
郁保林
曾獲教育部翻譯學門獎學金留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碩士、巴黎第四大學博士畢業,已出版多種著作與譯作。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尚吉巴島,坦尚尼亞裔英國作家,一九六〇年代移居英國求學,於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居英國坎特伯雷。著有多部小說,曾入圍布克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大英國協作家獎等,於二〇二一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對殖民主義的影響,及對身處不同文化與大陸間的難民命運,展現毫不妥協且極富同情心的洞察力」。評委會表示,他的作品令人想起莎士比亞、康拉德、奈波爾等作家。
身為當今著名的後殖民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之一,古納結合自身經歷書寫殖民歷史,作品聚焦於身分認同、離散流亡、種族衝突等主題。學界普遍認為其展現的後殖民時代生存現狀具有重要社會意義。代表作《憶海》(By the Sea,暫譯)、《天堂》(Paradise,暫譯)將陸續由潮浪文化出版。
譯者
郁保林
曾獲教育部翻譯學門獎學金留學法國,巴黎第三大學碩士、巴黎第四大學博士畢業,已出版多種著作與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