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與佛洛依德、榮格齊名,並稱「心理學三巨頭」。阿德勒除了是心理學發展承先啟後之人,更堪稱自我啟發之父!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
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
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
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
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
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
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各界好評
來自各界的勇氣推薦!
知名作家|蔡康永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心理諮商師|蘇絢慧 心理諮商師|許皓宜 心理諮商師|黃錦敦 諮商輔導博士|黃士鈞(哈克)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逗點文創負責人|陳夏民 影評人|膝關節 資深譯者|陳系美 勇氣推薦
這本書寫出許多我在小說創作中,至今仍不斷思考、想要了解的事。書中許多字句讓我眼睛一亮,不斷點頭稱是,或是感到驚愕。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趣味十足,讓我不知不覺中以為在讀一本小說,最後更不知為何,竟然哭了出來。──伊坂幸太郎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哲學家,同時也住著一個年輕人。或許我們都走過了年輕歲月對人生的疑惑與追尋,最終,我們終於成為我們生命的哲學家。我喜愛這本書,不只在它的書名所帶來的一種睿智及平靜,還有在於它的內容正是每個人都曾探問過的「人生是什麼?人活著而感受到的痛苦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究竟在追尋什麼?」等等這些人生問題的智慧對話。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心理諮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如果佛洛伊德教導我們定位潛伏記憶深處的傷害,將之築成終身居住的小屋,反芻創傷帶來的宿命掙扎(要不是xxx,我早就xxx了),那麼阿德勒便是將我們逐出傷痛之屋、逼我們勇於面對當下每一決定的嚴師(原來是我把自己害得那麼慘)。讀完《被討厭的勇氣》,身為佛洛伊德忠實信徒的我也不得不承認,阿德勒的理論,讓人燃起想好好活在當下、不為宿命捆綁束縛的信念與熱情。「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我會永遠這樣勉勵自己,不再逃避了。──逗點文創負責人 陳夏民
在自我價值的一千零一夜中,有位智慧長者陪伴我們一起探索……《被討厭的勇氣》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那些潛藏於青年時期,在那個知識毫不留情地灌注腦袋的年代,我們心裡其實早浮現許多疑問,只是還來不及尋求解答: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我們想要的自由?
什麼是現狀?什麼是讓我們不滿的現狀?
什麼是當下?怎樣才叫活在當下?
什麼叫分離?不再滿足別人的期待算不算分離?
什麼叫勇氣?被討厭為什麼是一種奔向自由的勇氣?……
這些生命議題,只要我們曾經想過,就像打開心靈之眼,將纏繞於腦海而不願離去。本書大量談論這些議題,卻不用「給你解答」的方式,而是透過哲學家和年輕人的心理對話,輕輕柔柔、卻又精準不已地,打動我們正在思考的困惑。就像聆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般,如此誠懇地帶我們巡迴過,這些存在於生命裡頭如此重要的思考。
我很希望在我年輕時,就看過這本書,那麼也許我會更懂得,什麼叫做:不用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我又十分慶幸,在已經經歷一陣工作的洗練後,看了這本書,它啟發我:如何選擇與決定自己的未來。我想在更年長時,我還會再翻閱這本書,也許那時更能理解:原來接受「被討厭」,也是一種人生的豁達。──心理諮商師 許皓宜
生命裡,我們雖然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例如創傷經驗,而讓生命顯得遲滯困難。但這本書卻道出一條珍貴的路徑:即使過去如此,我們仍能堅定地拾起想要的生活目標,盯視內心所渴求的,然後重新做出選擇並努力著,想要的生命是可以這樣創造而來的。這樣的觀點還給人們身心很大的自由,我們絕對不是只能被過去事件所宰制,我想這應該就是阿德勒學派帶給世人最好的禮物之一了。──心理諮商師 黃錦敦
給傷沒有很重,卻又很想改變的你:這會是一本好書,如果你沒有厚重的「傷」,又有一份很想改變很想創造幸福的「決心」。
在助人工作領域二十年的歲月裡,我見過不少辛苦的生命,明明很想改變,但是卻莫名其妙地被過去埋藏深處的傷痕給拉了回去。這些生命的傷痕,有時候深到連主人自己都摸不著,像是鎖鏈層層深鎖的盒子。在我的諮商實務經驗裡,這樣深層厚重的傷,有時候真的需要安靜又有智慧的陪伴、等待、撫慰。
然而,大部分的傷,沒有那麼厚重,如果你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剛好屬於這樣的落點,那麼這本書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出路。
我的心裡有一個看待人如何得以改變移動的概念圖,那些生命的「傷/困境」像是槓桿左邊把人往下壓的積累重物,而生命的主人如果在生活裡累積了足夠的資源、扎實地活出力量,就有機會開始累積成槓桿右邊的新施力點。
什麼時刻,生命的槓桿會有機會開始往向陽處移動?
這本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用一整本書的精彩內容,好好地勾勒出「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槓桿施力」。一個人的槓桿如果已經傾斜向下那麼多日子了,當然不會一下子就改變,我自己很喜歡書裡的幾個經典的使力施力概念:
「從等待別人改變到決心自己要改變。」
「重新選擇的可能性/活出什麼樣的可能性,是可以選擇的。」
「把競賽對象變成夥伴關係。」
「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甘於平凡的勇氣。」……
書中最讓我驚豔的一段描述是哲學家說著:「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唉唷喂呀~真是立體極了的描述呀!我們常常一不小心走了這個流程:因為怕別人不喜歡我,因而擔心焦慮,於是越活越差越不喜歡自己。如果我們想走去相反邊的那個方向,就可以想像自己,像是書中說的:「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與其終日擔心受怕自己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不如,一步一腳印,每天清晨一起床,就好好的問自己:生命的這個時刻,我最想創造的,是什麼?問了,然後就去創造一分一秒的美好!
這麼一來,即使是看似長遠的上坡路,即使會揮汗吃力,但是,美好的這個時刻,生命槓桿的施力點,正正的,真實的,落在自己的手裡、腳底。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真摯地祝福,打從心底想創造美好的你。──諮商輔導博士,《做自己還是做罐頭》、熱情渴望卡作者 黃士鈞(哈克)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它振振有詞地否定了我們舊時的心理創傷,讓人無法辯駁;並指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認同」的需求,與他人的課題分離。然後非常務實地告訴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中心,認真地活在當下。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這本書不斷地提出各類有趣的邏輯陷阱,讓讀者隨著書中年輕人的發問,一次又一次地試探自己的思考中心到底是否會受哲學家牽引,因為哲學家對於「目的論」跟「決定論」的想法始終能夠拉扯出許多凡夫俗子陷入的謬論與自以為是。讓哲學家帶領你經歷一場邏輯思辨三溫暖,保證你看完之後會重新釐出新的宇宙觀,這才是《被討厭的勇氣》最值得閱讀的原因。 ──影評人 膝關節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擁有絕對的詮釋權,這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明白這個道理是我三十二歲那年,活到不想活不下去時得到的意外禮物。此後遇見挫敗哀傷,我不會再回頭連結過往的悲慘記憶,告訴自己有多可憐,因為它們已經被我「重新定義」,慢慢轉化成養分了。因此遇見這本書的「目的論」時,我非常驚喜!原來這個「魔法」早就有人發現。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魔法,請發現它,並好好地運用它。──資深譯者 陳系美
讀者淚推:阿德勒,是你救了我一命!
兩年前,我得了憂鬱症;不,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相信是自己「選擇」得了憂鬱症。更讓我驚訝的是,當初為了回歸社會所做的練習和回歸後的心情,竟然都跟書中的描寫一模一樣。謝謝你,阿德勒,原來是你救了我一命。──麻吉
衝擊力很強的一本書。對父母來說,「守護但不介入」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我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孩子變成只會看別人臉色的人。即使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了,我相信這本書對我或他依然非常有用。──Unicorn
幾年前開始,我就一直想「擺脫認同的需求」。我覺得為了得到認同而活得小心翼翼是不對的,又找不出適合的方法,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解決了我多年的問題!真是太酷了!──Matsu
我在不久前創業,為了爭取客戶,必須花很多時間跟人往來、看人臉色。在我非常煩惱的時候,「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道路」這句話讓我又有了自信,非常推薦給從事業務的各位。──muku
書店職人推薦:連靈魂都在共鳴!
超名作誕生!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好像「咚~」地不斷作響。──喜久屋書店阿倍野店店員
讀這本書時,說不定會覺得有點「怪怪的」,但這些「怪怪的」地方才是你非讀它不可的原因。──紀伊國屋書店澀谷店店員
本書不但把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思想整理得很清楚,對話形式也很易於吸收,閱讀起來充滿樂趣。──TSUTAYA大崎站前店店員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與佛洛依德、榮格齊名,並稱「心理學三巨頭」。阿德勒除了是心理學發展承先啟後之人,更堪稱自我啟發之父!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
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
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
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
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
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
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各界好評
來自各界的勇氣推薦!
知名作家|蔡康永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黑幼龍 作家、精神科醫師|王浩威
心理諮商師|蘇絢慧 心理諮商師|許皓宜 心理諮商師|黃錦敦 諮商輔導博士|黃士鈞(哈克)
身心靈作家|張德芬 逗點文創負責人|陳夏民 影評人|膝關節 資深譯者|陳系美 勇氣推薦
這本書寫出許多我在小說創作中,至今仍不斷思考、想要了解的事。書中許多字句讓我眼睛一亮,不斷點頭稱是,或是感到驚愕。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趣味十足,讓我不知不覺中以為在讀一本小說,最後更不知為何,竟然哭了出來。──伊坂幸太郎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哲學家,同時也住著一個年輕人。或許我們都走過了年輕歲月對人生的疑惑與追尋,最終,我們終於成為我們生命的哲學家。我喜愛這本書,不只在它的書名所帶來的一種睿智及平靜,還有在於它的內容正是每個人都曾探問過的「人生是什麼?人活著而感受到的痛苦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究竟在追尋什麼?」等等這些人生問題的智慧對話。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心理諮商師、心靈療癒叢書作家 蘇絢慧
如果佛洛伊德教導我們定位潛伏記憶深處的傷害,將之築成終身居住的小屋,反芻創傷帶來的宿命掙扎(要不是xxx,我早就xxx了),那麼阿德勒便是將我們逐出傷痛之屋、逼我們勇於面對當下每一決定的嚴師(原來是我把自己害得那麼慘)。讀完《被討厭的勇氣》,身為佛洛伊德忠實信徒的我也不得不承認,阿德勒的理論,讓人燃起想好好活在當下、不為宿命捆綁束縛的信念與熱情。「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我會永遠這樣勉勵自己,不再逃避了。──逗點文創負責人 陳夏民
在自我價值的一千零一夜中,有位智慧長者陪伴我們一起探索……《被討厭的勇氣》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那些潛藏於青年時期,在那個知識毫不留情地灌注腦袋的年代,我們心裡其實早浮現許多疑問,只是還來不及尋求解答: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我們想要的自由?
什麼是現狀?什麼是讓我們不滿的現狀?
什麼是當下?怎樣才叫活在當下?
什麼叫分離?不再滿足別人的期待算不算分離?
什麼叫勇氣?被討厭為什麼是一種奔向自由的勇氣?……
這些生命議題,只要我們曾經想過,就像打開心靈之眼,將纏繞於腦海而不願離去。本書大量談論這些議題,卻不用「給你解答」的方式,而是透過哲學家和年輕人的心理對話,輕輕柔柔、卻又精準不已地,打動我們正在思考的困惑。就像聆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般,如此誠懇地帶我們巡迴過,這些存在於生命裡頭如此重要的思考。
我很希望在我年輕時,就看過這本書,那麼也許我會更懂得,什麼叫做:不用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我又十分慶幸,在已經經歷一陣工作的洗練後,看了這本書,它啟發我:如何選擇與決定自己的未來。我想在更年長時,我還會再翻閱這本書,也許那時更能理解:原來接受「被討厭」,也是一種人生的豁達。──心理諮商師 許皓宜
生命裡,我們雖然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例如創傷經驗,而讓生命顯得遲滯困難。但這本書卻道出一條珍貴的路徑:即使過去如此,我們仍能堅定地拾起想要的生活目標,盯視內心所渴求的,然後重新做出選擇並努力著,想要的生命是可以這樣創造而來的。這樣的觀點還給人們身心很大的自由,我們絕對不是只能被過去事件所宰制,我想這應該就是阿德勒學派帶給世人最好的禮物之一了。──心理諮商師 黃錦敦
給傷沒有很重,卻又很想改變的你:這會是一本好書,如果你沒有厚重的「傷」,又有一份很想改變很想創造幸福的「決心」。
在助人工作領域二十年的歲月裡,我見過不少辛苦的生命,明明很想改變,但是卻莫名其妙地被過去埋藏深處的傷痕給拉了回去。這些生命的傷痕,有時候深到連主人自己都摸不著,像是鎖鏈層層深鎖的盒子。在我的諮商實務經驗裡,這樣深層厚重的傷,有時候真的需要安靜又有智慧的陪伴、等待、撫慰。
然而,大部分的傷,沒有那麼厚重,如果你自己或身邊的朋友剛好屬於這樣的落點,那麼這本書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出路。
我的心裡有一個看待人如何得以改變移動的概念圖,那些生命的「傷/困境」像是槓桿左邊把人往下壓的積累重物,而生命的主人如果在生活裡累積了足夠的資源、扎實地活出力量,就有機會開始累積成槓桿右邊的新施力點。
什麼時刻,生命的槓桿會有機會開始往向陽處移動?
這本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用一整本書的精彩內容,好好地勾勒出「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槓桿施力」。一個人的槓桿如果已經傾斜向下那麼多日子了,當然不會一下子就改變,我自己很喜歡書裡的幾個經典的使力施力概念:
「從等待別人改變到決心自己要改變。」
「重新選擇的可能性/活出什麼樣的可能性,是可以選擇的。」
「把競賽對象變成夥伴關係。」
「因為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於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甘於平凡的勇氣。」……
書中最讓我驚豔的一段描述是哲學家說著:「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唉唷喂呀~真是立體極了的描述呀!我們常常一不小心走了這個流程:因為怕別人不喜歡我,因而擔心焦慮,於是越活越差越不喜歡自己。如果我們想走去相反邊的那個方向,就可以想像自己,像是書中說的:「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與其終日擔心受怕自己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不如,一步一腳印,每天清晨一起床,就好好的問自己:生命的這個時刻,我最想創造的,是什麼?問了,然後就去創造一分一秒的美好!
這麼一來,即使是看似長遠的上坡路,即使會揮汗吃力,但是,美好的這個時刻,生命槓桿的施力點,正正的,真實的,落在自己的手裡、腳底。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裡走去。真摯地祝福,打從心底想創造美好的你。──諮商輔導博士,《做自己還是做罐頭》、熱情渴望卡作者 黃士鈞(哈克)
一部振奮人心又好讀易懂的心靈作品。它振振有詞地否定了我們舊時的心理創傷,讓人無法辯駁;並指出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認同」的需求,與他人的課題分離。然後非常務實地告訴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的中心,認真地活在當下。看完之後,你絕對可以為你無意義的人生增添美麗色彩的意義。好書!──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這本書不斷地提出各類有趣的邏輯陷阱,讓讀者隨著書中年輕人的發問,一次又一次地試探自己的思考中心到底是否會受哲學家牽引,因為哲學家對於「目的論」跟「決定論」的想法始終能夠拉扯出許多凡夫俗子陷入的謬論與自以為是。讓哲學家帶領你經歷一場邏輯思辨三溫暖,保證你看完之後會重新釐出新的宇宙觀,這才是《被討厭的勇氣》最值得閱讀的原因。 ──影評人 膝關節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擁有絕對的詮釋權,這是任何人都奪不走的。明白這個道理是我三十二歲那年,活到不想活不下去時得到的意外禮物。此後遇見挫敗哀傷,我不會再回頭連結過往的悲慘記憶,告訴自己有多可憐,因為它們已經被我「重新定義」,慢慢轉化成養分了。因此遇見這本書的「目的論」時,我非常驚喜!原來這個「魔法」早就有人發現。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魔法,請發現它,並好好地運用它。──資深譯者 陳系美
讀者淚推:阿德勒,是你救了我一命!
兩年前,我得了憂鬱症;不,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相信是自己「選擇」得了憂鬱症。更讓我驚訝的是,當初為了回歸社會所做的練習和回歸後的心情,竟然都跟書中的描寫一模一樣。謝謝你,阿德勒,原來是你救了我一命。──麻吉
衝擊力很強的一本書。對父母來說,「守護但不介入」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我無論如何都不想讓孩子變成只會看別人臉色的人。即使將來孩子長大成人了,我相信這本書對我或他依然非常有用。──Unicorn
幾年前開始,我就一直想「擺脫認同的需求」。我覺得為了得到認同而活得小心翼翼是不對的,又找不出適合的方法,沒想到這本書竟然解決了我多年的問題!真是太酷了!──Matsu
我在不久前創業,為了爭取客戶,必須花很多時間跟人往來、看人臉色。在我非常煩惱的時候,「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道路」這句話讓我又有了自信,非常推薦給從事業務的各位。──muku
書店職人推薦:連靈魂都在共鳴!
超名作誕生!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好像「咚~」地不斷作響。──喜久屋書店阿倍野店店員
讀這本書時,說不定會覺得有點「怪怪的」,但這些「怪怪的」地方才是你非讀它不可的原因。──紀伊國屋書店澀谷店店員
本書不但把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思想整理得很清楚,對話形式也很易於吸收,閱讀起來充滿樂趣。──TSUTAYA大崎站前店店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高中開始以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後,經常成為老師家中的不速之客,不時與老師展開唇槍舌戰。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積極從事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著述、演講,並擔任多家醫院精神科的「年輕人」心理諮商,同時也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諮商師與顧問。
古賀史健
自由撰稿人。1973年生。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的商業書刊,以及非小說類書籍的出版。所撰寫的訪談稿,向來以臨場感及節奏感十足而頗受好評。
譯者簡介
葉小燕
日語教學與翻譯工作是我快樂的泉源。目前為兼職譯者、日語教師、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居於京都。高中開始以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後,經常成為老師家中的不速之客,不時與老師展開唇槍舌戰。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除了專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尤其是柏拉圖哲學)外,1989年起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積極從事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著述、演講,並擔任多家醫院精神科的「年輕人」心理諮商,同時也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諮商師與顧問。
古賀史健
自由撰稿人。1973年生。專門以聽寫記錄的方式從事書籍撰寫,參與過許多暢銷的商業書刊,以及非小說類書籍的出版。所撰寫的訪談稿,向來以臨場感及節奏感十足而頗受好評。
譯者簡介
葉小燕
日語教學與翻譯工作是我快樂的泉源。目前為兼職譯者、日語教師、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