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正面臨危機,氣候暖化、海洋汙染、物種滅絕……
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口號、節能減碳不該只是少數人的行動!
從蔚藍的海洋到鬱蓊的叢林;從小小的花園到大大的地球,
讓我們一起認識海洋、森林、生態花園、零碳生活,
原來拯救我們的地球,你也能盡一分心力。
▲一起認識奇特的動物與植物!
大堡礁最危險的海洋生物是什麼?
非洲歐卡皮鹿的舌頭,可以伸到多長呢?
我們吃的草莓,其實不是種子?
不論是蚯蚓或是蜘蛛,都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生物?
▲一起守護我們獨一無二的地球!
隨手關燈,你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產生、保護大堡礁的生物!
減少浪費水資源,你也可以讓森林裡的鳥兒有足夠的用水!
選擇在地產品,就能保護我們的地球!
到戶外玩耍,就能減少能源消耗!
你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就算是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決定地球的未來。
跟著《最美的環境教育SDGs必讀小百科》,展開我們的保護地球行動!
本書特色
1. 提供豐富、簡單、在家也能做的環保小訣竅。
2. 知識豐富、細膩優美的插圖,從全球重要海域到茂密的森林;從身邊的小花園到大地球,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改變世界。
3. 搭配「動動腦、猜猜看」、「環境教育小問題」,引發孩子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關鍵與特色】
✏適讀年齡:無注音,9歲以上。
✏教育議題:環境、海洋、森林、能源、家庭教育、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學習領域:社會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核心素養: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SDGs目標:SDG 3 健康與福祉、SDG 4 優質教育、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 氣候行動、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
本系列得獎紀錄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青少年文學獎」
‧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優良推薦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獲選書籍
‧「SmartReading適性閱讀平台」認證優選書單(SR值534 & 515)
‧台北市立動物園好書評選「優良讀物」
‧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 SDGs兒童永續書單
‧法國高等教育部「科學品味獎」
‧法國威立雅基金會「青少年環境議題」獲獎書籍
‧法國「海洋星球組織」推薦書籍
‧法國「歐洲衝浪者基金會」推薦書籍
‧法國「楠泰爾區青少年閱讀獎」
作者
愛曼汀.湯瑪士(Amandine Thomas)
1988年出生的愛曼汀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École des Arts Décoratifs)。她在23歲的時候移居澳洲,且於澳洲知名雜誌Dumbo Feather擔任藝術總監。這段期間裡,她深刻的體會與感受到當地團體對於環境保護的吶喊。在墨爾本待了六年之後,愛曼汀搬回了法國,目前她居住在波爾多地區。2014年,她的作品Le chat qui n'était à personne在法國瑟堡圖書節(festival du livre de Cherbourg)獲獎,充分展現出創作天賦與活力。
譯者
李旻諭
《最美的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繁體中文版譯者
淡江大學法文系畢,繪本愛好者,致力於分享及推廣法文繪本。譯作有《小傷疤》、《蘇西小姐的下雪日》、《臭臭部落》、《女生和男生也可以做的事!》、《山姆和瓦森:我是情緒的主人/生命的四季》、《最美的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等。現居住在法國,繼續尋找美好的繪本旅程。
許雅雯
《最美的森林…{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繁體中文譯者
生於屏東,自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高師大華語教學研究所畢業後,在海內外從事了近十年華語教學工作,也致力於語言政策研究。多年前定居里昂,一頭鑽進文字與跨語言的世界,譯有《布拉格漫步》、《我曾經愛過》、《誰殺了羅蘭巴特?解碼關鍵字:語言的第七種功能》(野人文化)、《最美的森林...{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小樹文化)等。
周明佳
《最美的生態花園》&《最美的零碳生活》繁體中文譯者
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碩士,南澳大學文化與藝術管理碩士。熱愛閱讀、旅遊、各種文化活動,也熱衷於身心靈與社會發展等相關議題。譯有《那一天》、《大眾臉先生》、《巴黎之胃》、《懂文化的男人才時尚》、《時尚頑童》與《美的救贖》等書。目前為自由譯者與文字工作者。
審定者
陳勇輝 博士
《最美的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繁體中文版審定者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民國90年任職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科學教育組,期間曾任科教組主任。民國96年起迄今協助教育部制定全國國中小學海洋教育推廣。長年從事海洋科普寫作,作品常見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訊「我們的館」專欄,並於國語日報科學版中之「魚類專欄」、「珊瑚花園」與「這一年很潮-夜探潮間帶」等專欄擔任主筆多年,著有《解一ˊ篇》一書等科普書籍與海洋推廣教材教具等作品。
黃美秀
《最美的森林…{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繁體中文審定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創始理事長,目前並擔任國際熊類研究暨經營管理協會歐亞區副理事長。因博士論文的機緣,自1996年起致力於瀕臨絕種的台灣黑熊的研究及保育,成為台灣長期深入人跡罕至的山區,且追蹤行蹤不定黑熊的研究者。原住民以「熊媽媽」稱呼她。她透過捕捉繫放和無線電追蹤等各種科學研究,探索台灣黑熊生態習性,也成為國內第一個使用人造衛星發報器和直升機無線電追蹤陸域野生動物的研究者,建構了台灣黑熊保育研究史上最豐碩的資料庫基礎。
黃美秀對黑熊保育的熱誠和執著,不僅引起許多媒體的關注,也深獲國際的肯定。2009年榮獲國際熊類研究暨經營管理協會的主席獎。現任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IUCN/SSC)的亞洲黑熊專家群委員。她的研究室(簡稱「熊窟」)聚焦於台灣黑熊和亞洲其他熊類的研究和保育推廣。迄今已培訓出一批熱愛山林、刻苦耐勞,且具備保育專業的研究生和助理,持續蒐集各項台灣黑熊相關的研究資料,並成為最一線的「護熊天團」。
在深山捕捉繫放十五隻黑熊的過程中,發現竟有半數以上因為曾誤中獵人非法設置的陷阱而斷掌或斷趾,讓她無法釋懷。面對國寶級黑熊的未來令人堪憂的窘境,她積極與許多學這和單位合作,希望能夠整合有限的保育資源和專業人士,有效推動台灣黑熊的各項研究和保育工作。近年,先後與國內相關單位共同舉辦「台灣黑熊研究與保育研討會」(2007年)及「2009年亞洲黑熊保育國際研討會」,以及2019年11月「建立亞洲地區熊類族群監測指導方針工作坊」,促進國內及國際熊類保育的經驗交流,讓國際看見台灣對於黑熊保育所做的努力。
在一群關心台灣生態和台灣黑熊朋友的支持下,2010年成立「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希望鼓勵及強化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和推動台灣黑熊的保育。這是世界唯一專門針對台灣黑熊保育而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目的為推廣台灣黑熊的保育及研究,並與國內外保育組織或單位合作及交流,提升我國及其他地區熊類的保育水準。
最終的期望是:台灣黑熊和其他野生動物都可以永遠快樂地徜徉於台灣的山林裡,與人和平共存。
林大利
《最美的生態花園》繁體中文審定者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由於家裡經營漫畫店,從小學就在漫畫堆中長大。出門總是帶著書、會對著地圖發呆、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小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