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作者: 陳志恆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曾任教中學多年,以實際輔導中學生改善學習問題的專業經驗,歸納出提升學習成效的實作步驟,幫助父母陪伴孩子找到讀書方法、掌握滿分策略。
「父母帶著自覺先安頓好自己,孩子自然能感到安全、安心,能夠靜得下來。
父母的存在,也才能成為孩子面對課業挑戰最堅實的後盾。」──陳志恆
▌理解孩子的學習困境
.成績優異的孩子常常太在意他人評價,而被「偶像包袱」困住。
.孩子成績退步有可能是在生活中遇到困擾,像是師生相處、人際關係、家庭變故……等。
.「不是我能力不好,只是故意不念書」,這種自我保護與逃避策略,讓孩子裹足不前。
.當孩子時常被同學訕笑、老師貶抑,或感受到父母的失望,便深信自己能力不足。
.過度嚴厲要求孩子的課業,很可能讓孩子厭惡與反彈。
.父母創造出具支持性的環境氛圍,孩子體驗到溫暖、內心感到安全時,才能專注學習。
▌點燃孩子的學習動機
.大人常和孩子聊聊「為什麼要讀書」,能夠幫助孩子增強學習動機。
.孩子愈不愛讀書,愈要找機會肯定他,讓孩子知道他的努力、表現與進步,大人是有看到的。
.讓孩子知道,大腦會不斷改變,只要願意投入心思、掌握方法,一定學得會、學得好。
.把握孩子的三分鐘熱度,鼓勵他多堅持一下,嘗試「四分鐘熱度」。
.為孩子創造小小的成功經驗,會讓孩子願意持續努力。
.鼓勵孩子挑戰極限,用正面心態看待挫敗。
▌發展高效學習策略
.對課業感到挫折而心生放棄,第一次通常出現在國小高年級,第二次出現在國一下學期;特別需要大人關心,指引讀書方法。
.每天睡足至少八小時,作息規律,學習效率便會提升。
.幫助孩子做好誘惑管理,打造讀書環境,避免分心。
.養成每日固定讀書習慣,課前扎實預習、當天學習、當天複習。
.小處著手、逐步漸進、反覆堅持,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讀書習慣。
.讓孩子自己做讀書計畫,妥善管理時間。
.用大腦偏好的方式學習,「多回想幾遍」比「多讀幾遍」更重要。
▌培養孩子熱愛學習
.孩子願意花時間在閱讀上,就該多鼓勵。
.時常與孩子展開有來有往的對話,刺激孩子的思考深度。
.陪伴孩子的無力,力挺孩子的努力。不該只是關注孩子錯了幾題或考了幾分,而該聚焦在孩子有答對、有學會的地方,具體的肯定孩子。
.父母願意關掉電視、放下3C,同時拿起書或雜誌來閱讀,就是最好的身教。
.允許孩子在課業以外發展其他的興趣或技能,而不是拘泥在每一次大小考試的成績。
▌志恆老師實證力推「學霸養成術」
.每日定時讀書
.擬定讀書計畫
.扎實預習,贏在上課前
.當天學習、當天複習
.寫下目標,時刻激勵
.鍛鍊「再多堅持一下」的意志力
▌志恆老師寫給關心孩子學習狀況的父母
.大人總是很急,在孩子還沒準備好時,就急著安排他們提前學習,等到了真正適合學習的年齡時,孩子的學習胃口早就壞掉了。
.考試是一時的,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則是一輩子的。你的鼓勵、肯定或安慰,能讓孩子保有內在力量,帶著愛與祝福,繼續往前走。
.父母對孩子最能發揮影響力的時刻,就是在孩子遭遇挫敗的時候。如果回應得好,能帶給孩子力量,幫助孩子愈挫愈勇;如果回應錯誤,則會拿走孩子身上的力量。
.當孩子穩定進步,父母需要表達欣賞與肯定;當孩子退步不前,父母要關心與理解他的學習困難。
.父母在孩子遇到課業困境時,有時候不做什麼要比多做什麼來得有力量。沒做什麼是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克服挑戰,也將學習的責任完全交還給孩子。
.父母在孩子課業學習的路上,一方面要積極陪伴,給予支持,更多時候要耐心等待。
.家長在督促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醒自己:別讓孩子以為讀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父母不要將孩子的成績,當做自己的「業績」,孩子的學習表現不能用來評價父母的成敗。
本書特色
1 陳志恆老師長期輔導中學生學習問題首部完整專書,全面公開「學霸養成術」
2 本書結合「親子教養」及「學習引導」,幫助父母看見與理解孩子的學習問題,同時和孩子能夠連結得更好
3 提供改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的實作步驟
4 給予家長替孩子做「學習輔導」的明確指引
5 學習專家劉軒、林怡辰撰序推薦
作者
陳志恆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神經語言程式學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台灣神經語言程式學會(TBNLP)副理事長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小時候立志成為教育部長,因為當他還是孩子時就是個小小觀察家,發現校園裡竟存在許多不合理的事。雖然他成績優異,也備受師長喜愛,卻十分關心弱勢或學習低成就的同學。
他慢慢發現,那些同學不是頭腦不好,更不是不想把書念好,而是升學至上的教育體制和大人的某些管教手段,讓他們逐漸放棄課業,最後放棄人生。
長大後,他成了中學輔導教師,在長期與青少年的互動中,發現許多孩子內心其實傷痕累累。他把這些教育現場的第一手觀察,寫成了《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引發深遠回響。
他知道,唯有大人先改變,孩子才會改變;真正需要接受教育的,其實是大人。於是,在深耕校園輔導工作多年後,決定辭掉穩定教職,走入社區,支持更多老師和家長開始改變,也提醒大人要善待孩子。
現在,陳志恆是一位廣受歡迎的心理健康與親職教育講師,常應邀到學校、社區與企業授課。同時,他出版了多本暢銷書,包括給大人閱讀的《脫癮而出不迷網》、《正向聚焦》、《擁抱刺蝟孩子》、《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此人進廠維修中》等心理成長及教養書籍,也有寫給青少年的讀物《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從知道到做到》等書。
一直以來,他投入許多心思在「學習輔導」這個相對冷僻的主題上,始終相信沒有任何孩子故意要放棄課業、放棄人生,他們學習困難與課業落後的背後,其實有著許多「學習創傷」。如果,這些孩子能得到大人更多的支持,引導有效的讀書方法,便能重拾學習自信,在課業上獲得更多成就感。
或許,他無法成為教育部長去改革體制,但卻能不斷透過演講與寫作發揮社會影響力,破除過時又無效的教養觀念與管教方法,也幫助更多家長與孩子連結得更好,進而激發孩子學習與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