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最完整回顧專書★
☆橫跨80年創作生涯、收錄近200幅代表作彩圖☆
擁有這本書,就像擁有一座隨時為你敞開的草間彌生美術館
「時間終於向我投來善意的目光。但這已不再重要,因為我正奔向未來。」
——草間彌生
你對草間彌生的印象是什麼?
是作品中的南瓜和無限圓點?是作風狂放不羈的前衛女王?還是那個總是堅持不斷手繪重複圖案的刻苦藝術家?
打開這本書,你將會走進草間彌生的世界:
〈訪談〉為草間與大阪國立美術館館長建畠晢的對談,草間自述如何因童年創傷及幻覺經驗走上創作之路,以及早年在紐約艱苦的創作生活;〈概述〉為藝術史學者蘿拉・霍普曼撰寫的專文,以兩萬字篇幅,回顧草間彌生於五零至九零年代的創作軌跡,以草間的重大人生事件,如移居紐約、重返日本為軸,搭配「無限之網」和「積累」系列、〈聚合:千船展〉、〈草間的偷窺秀〉、〈自戀庭園〉、「解剖爆炸」等指標性作品及乍現行動(happening),分析草間的創作動機,呈現草間在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及關注面向的流變。
〈焦點〉針對草間1966年於德國展出的環境作品〈壓迫意象〉進行小篇幅特寫,這是草間進入歐洲大眾視野的代表作,也是她在環境藝術上的一大突破;〈詩選〉精選六首草間喜愛的日本詩人石川啄木之作,可一窺草間與石川創作心境的互相映射;〈書寫〉收錄較少見於臺灣的草間文字創作,包含5篇小說節錄、23首詩作,以及7篇乍現行動新聞稿,讀者得以展望草間的不同面向;〈補遺〉同樣是長篇幅專文,更新草間彌生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創作,及又一次的風格轉向。
正文結束後的「附錄」,則收錄超過500則與草間相關之專著、訪談、研究題名,收藏草間作品之博物館清單及全書作品圖片索引,最重要的是草間彌生的完整年表,詳列超過400件草間作品創作年份及展覽名稱地點,創作歷程一次掌握。
最終,闔上這本書,你會發現,這些都是草間彌生——或許也都不是,因為她從不願被定義、拒絕被貼上任何標籤;也許她仍是當年那個初次見到幻覺的小女孩,只想擺脫眼前的一切。而就在這不斷創作、不斷逃離又復返的過程裡,她早已為自己打造出一個可以忘卻肉身、拋開世俗羈絆的空間;她就像乘著一艘美麗的小船,緩緩駛向永恆,而我們只是幸運的站在岸邊,驚鴻一瞥。
「我為了活下來所追求的自我革命,實際上是走向死亡的手段。
我現在正處於為了讓靈魂安息而進行藝術創作的階段,而我擁抱這一切。」
本書收錄草間彌生近兩百幅代表作,範圍涵蓋雕塑、拼貼、平面畫作、乍現行動、環境藝術、裝置藝術、時尚設計等多種表現形式;然而本書卻不只是一本作品集或圖錄,透過藝術史學者、藝評家、藝術家的側寫及對談,讀者得以綜覽草間彌生近八十年的創作生涯,從創作的動機、過程、風格、手法,一直到草間如何一次次震撼世人,成為世界的草間。其中既有第三人稱視角條理分明的論述,也有來自草間第一人稱的真情流露。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收錄臺灣出版市場少見的草間文字創作,包含新詩、小說、乍現行動新聞稿,文字與圖像互相參照,草間的內心世界更加立體——於是本書的企圖心不言可喻:所有你知道與不知道的草間彌生,都在這裡。
本書特色
★草間彌生最完整回顧專書最新修訂版
★涵蓋草間彌生詩作及最新創作
★集結訪談、側寫、研究專文、藝術家選詩,完整走入藝術家內心世界
★厚磅大開本,涵蓋早期至晚期近200幅代表作
★書後另附年表,草間彌生創作軌跡一目了然
作者
〈訪談〉建畠晢
日本藝術評論家及獲獎詩人。二○○五年就任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Osaka National Museum of Art)館長前,曾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及東京大學講師。一九九三年第四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草間彌生代表日本參展,建畠擔任日本館策展人。
〈概述〉蘿拉・霍普曼(Laura Hoptman)
自二○一○年起擔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繪畫及雕塑策展人。作為一名美國藝術史學家,她是世界上研究草間彌生作品最為權威的專家之一,也是草間彌生回顧展「永恆的愛」的共同策展人,該展覽於一九九八年至九九年間,於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明尼亞波利斯市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及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展出。
〈焦點〉烏多‧庫特曼(Udo Kultermann)
出生於德國,為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及策展人。曾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Saint Louis)建築系教授(1986-94),著有《新雕塑》(The New Sculpture,1967)及《新繪畫》(The New Painting,1969)。於一九六六年策畫草間彌生在德國的首次展覽。
〈詩選〉石川啄木
詩人及小說家,以將日本傳統短歌現代化而聞名。生活貧困,年僅二十六歲就死於慢性疾病。詩風簡單直接,作品充滿對日常生活和情感的真實觀察,有時甚至顯露出人世之苦痛。
〈書寫〉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不僅是日本最受尊敬的當代藝術家之一,還是位出色的作家。他的第二部小說《克里斯多福的男娼窟》(The Hustlers Grotto of Christopher Street)獲得《野性時代》(Yasei Jidai)雜誌第十屆新人文學獎。
〈補遺〉凱瑟琳‧塔夫特(Catherine Taft)
美國評論家、策展人及作家。現為LAXART視覺藝術中心副總監,曾於《藝術論壇》(Artforum)、《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和藝術評論》(ArtReview)等眾多期刊發表文章,近年擔任紐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助理策展人。
譯者
官妍廷
輔仁大學英語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主修當代藝術。承紐約大學東亞系李渝老師啟蒙,研究興趣為當代藝術中的流亡離散、文化轉譯,以及藝術、科技與科學的跨領域對話。譯有《藝術創作委託指南》、《錢暴後的暗處:操作下的21世紀藝術市場》等。其他譯作散見近年展覽論述、藝術家自述及評析文章。